中国钢铁业正在与三大矿山进行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依然秉承着过往几年谈判中无法奏效的理由,核心观点是: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理应获得更优惠价格。 如这一招能奏效,几年前就应获得话语权。但直到现在,三大矿山依然牢牢控制着价格机制。什么是克“敌”制胜之招?最近笔者与商务部研究院一位人士交流时,他认为,除了到海外大规模投资资源外,更应重新审视一下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定位。
由于中国钢铁企业过于分散,以及中国进口铁矿石占到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60%以上,中钢协认为,必须大幅度提高行业集中度,才能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和谈判筹码。 为了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从2006年开始国家对钢铁业展开了大规模兼并重组。但是纵观诸多重组案例,主要是国有与国有钢企之间或国有对民营钢企收购,民营对国有钢企的收购越来越难。 殊不知,即便国有钢铁企业之间都进行了重组,依然难以真正实现集中度。因为民营钢企产量占据了国内的半壁江山。从数量上看,中国目前拥有1000多家钢铁厂,其中大部分是民营钢厂。 从自身生存角度看,许多民营钢企管理层与笔者交流时表示,并不希望与国有钢企重组,其中一个分歧在于,国有钢企出价太低。位于河北的德龙钢铁产能只有300多万吨,2008年俄罗斯耶弗拉兹公司计划以100多亿元买下这家公司的控股权,但有关部门迟迟不予批准,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这桩交易失败。德龙钢铁的老板丁立国说,对此交易相关部门曾找他谈话,并要求他主动提出不卖。 为什么不批也不卖?业内人士分析,可能“被认为”会影响钢铁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战略安全问题,但300万吨产能的小钢厂会威胁全国钢铁行业7亿吨产能的安全吗? 事实上,许多民营钢厂的老板与丁立国一样,已不再留恋这个行业。丁立国说,从事钢铁行业就像“过街老鼠”一样,每次调控首当其冲的制裁对象就是它,节能减排也最先找它,铁矿石价格高了也说是自己这个民企“闹”的。 可是民营钢企的老板们依旧无法全身而退,因为国有企业不愿花高价收购,在不允许外资并购的情况下,为数众多的民营钢厂相互之间进行重组难度也很大。除了沙钢外,国内民营钢企规模普遍很小,更缺乏收购资金。如让几家民营钢厂简单联合重组,没有资本作为纽带,亦形同一盘散沙。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行业靠重组提高集中度,似乎只能成为空话。 “钢铁业已不应是战略性产业,国家应调整对这个行业的定位。”在商务部研究院上述人士看来,应适度允许外资参与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包括并购和参股。截至目前外资成功入股的中国钢企只有两家,即全球最大钢企安赛乐米塔尔入股国企控股的华菱钢铁和民企控股的东方集团。 这家外资曾希望控股这两家公司,但因政府反对只得入股。而这两家中国企业目前生存状况非常好,去年华菱钢铁入股了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FMG,东方集团净利润则增长了1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