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钢铁业结构调整艰难推进 |
钢铁业结构调整艰难推进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www.jswfgxs.com 发布时间:2010/6/25 阅读:669次 【字体:大 中 小】 |
产量几乎占全球的半壁江山,然而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利润微薄、步履艰辛,中国钢铁工业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走转变发展方式之路。
欲求各种规格无缝管请单击:无缝钢管、锅炉管、合金管、焊管
新气象孕育新希望
位于重庆主城区的重庆钢铁集团老厂区,十多根静静矗立的烟囱大部分已经停止冒烟。沿着一段泥泞山路,记者来到了一座冒着火花的高炉前。这里的负责人说,这座750立方米的高炉建了30多年了,六月份将停产,以后就是重庆工业博物馆的“文物”了。
而在长江边的重庆长寿区江南镇,一座绿荫掩映、鸟鸣啁啾的“森林钢厂”已经拔地而起。重钢集团总经理刘家才介绍说,重钢新厂区全部投产后,吨钢综合能耗将比老厂区下降15%,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吨钢耗水量降至3.7吨,自发电量将超过60%。
“我们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好处有很深的体会。”刘家才说,“老厂区整体装备水平和环保控制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去年9月,我们投产了一条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4.1米宽厚板生产线,主要生产高等级船板钢。虽然现在钢材市场行情不太好,但我们的船板钢依然是抢手货,每一块船板在走下生产线前都已经有了买家。”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这座百年老钢厂正在涅槃重生。
重钢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而另一家钢厂唐山钢铁集团花园般的环境,更是让记者大开眼界。
5月26日,记者在唐钢见证了一次26对新人的集体婚礼。新娘胡丽杰对记者说:“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爱人安军锋工作的地方。我原以为钢厂很脏很乱,进来一看才发现厂区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环境比厂区外好多了。”
唐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王保军说,2008年下半年以来,唐钢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环境改造,建设了“钢铁花园”“水系生态园”和“主题文化公园”,厂区绿化覆盖率由21%提高到42.4%。
在给水二车间的高密度沉淀池边,车间主任张守林对记者说,别看沉淀池里的水很浑浊,经过沉淀、过滤等几个环节,这些水将全部输送回生产车间循环利用。“有了这套投资3.2亿元的城市中水与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我们生产不需要消耗新水,也没有废水排放。”张守林说。
王保军告诉记者,2009年唐钢在环境治理和节能改造方面投入了9亿元,当年就取得了18亿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重钢、武钢、马钢、唐钢……从西南边陲到中部省份,再到东部沿海,记者在各地调研中看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更优美的环境,更高端的技术,更宏伟的战略……在一派崭新的气象中,中国钢铁工业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结构调整艰难推进
“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中国钢铁工业这几年的发展成绩:多——产量占了全球的近一半;快——2005年粗钢产量2.8亿吨,到2009年已超过5.6亿吨;好——高端钢材比例越来越高;省——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然而,巨大成绩背后,潜藏着一系列深刻危机。
产能总量过剩——7亿吨的钢铁产能中,1亿多吨属于过剩产能;产业集中度太低——约800家钢厂,2009年粗钢产量最高的前5家所占份额不及三成……
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然而,“调结构”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为什么依然成效甚微?
“就以产能过剩来说吧。”马钢集团副总经理惠志刚颇有感触地说,“现在抓淘汰落后产能抓得很紧,国家不批新上项目,或者要求等量置换。可是,国家只能管住大企业,管不了小企业。结果小企业照样生产甚至扩张产能——这种企业既不考虑环保压力,也不考虑职工福利,生产成本可以压得很低,尽管产品质量差,但有一定市场。”
记者在河北省唐山市采访时发现,当地不少中小钢厂依然“生意”,进出厂区的车辆络绎不绝。但这些钢厂均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除了小钢厂的低成本竞争,一些大钢厂更担心的是其他大钢厂的同质化竞争。
“近几年国内钢铁行业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种产品 热’了,马上就吸引许多企业跟进,结果很快就会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武钢规划发展部部长成飞宇说,“比如硅钢利润高,但市场并不大,中国也就是四五百万吨的市场,但现在国内几家大钢厂一拥而上,导致硅钢价格很快就下来了。”
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样困难重重。2005年8月已挂牌的鞍本集团,至今依然没能实现实质性重组。在一些省份,地方政府只热衷于推动区域内的钢厂重组,拒绝、排斥“外来户”。权力而非市场成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主导力量。
“无论是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还是优化布局,它往往都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这要从体制原因来探究。所以,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说。
突破重围求解铁矿石难题
如果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钢铁工业“内忧”的话,那么铁矿石就是钢铁工业的“外患”。钢铁企业正面临双重煎熬——一方面钢材价格疲弱不振,另一方面进口铁矿石价格却一涨再涨。
“铁矿石现货价到了150美元一吨,在这个价位上,我们每生产一吨钢就要亏100块钱。”一位不愿具名的大钢厂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巴西淡水河谷等三大矿山的所谓 协议矿’,价格已经跟现货矿差不多了,可他们还要提高三季度的定价,钢厂没法干了。可是我们还不敢不买三大矿山的货——你现在不买,以后他们要是降价了,你就买不到了。”
记者在各家钢厂采访时发现,这些钢厂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明知三大矿山如此“霸道”,却又只能听之任之,因为三大矿山掌握着全球最优质的铁矿石资源,控制着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0%;而大钢厂需要稳定的原材料供给,且优质钢材往往需要优质矿石。
“关键的问题还是集中度太低。三大矿山很容易联合起来提价,我们800家钢厂太分散,没法联合起来抵制,最后只能任人宰割。”上述钢厂负责人说。
必须另辟蹊径方能突破三大矿山的重围!而根本的办法是建立自己的资源供应基地,减少对三大矿山的依赖。
“中国钢铁企业想摆脱受人 卡脖子’的命运,必须走出去。不走出去就没有出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总经理邓崎琳说。
正是抱着这种理念,近年来武钢频频出手,在加拿大、拉美、非洲等地锁定了数十亿吨铁矿石资源。“再过三五年,武钢就可以实现铁矿石自给,到那时我们无须再从三大矿山买一吨矿!”邓崎琳底气十足地说。
除武钢外,宝钢、鞍钢、华菱钢铁、五矿、中钢等也都在加快“走出去”步伐。除了海外买矿,武钢、鞍钢还开始在海外建厂,让产能“走出去”。
“中国有一流的钢铁建设能力和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市场,但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才刚刚起步。”分析师说,“像武钢这样,到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开矿、建钢厂,走合作双赢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完善产业链、抢占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制高点必须采取的战略举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