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通知: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通知: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www.jswfgxs.com 发布时间:2010/7/18 阅读:673次 【字体:大 中 小】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通知: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 钢材行业进入落后产能淘汰“加速年”。记者5月27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各地方政府下达2010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要求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其中2011年底前,钢铁企业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将被全部淘汰。 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标准再度提高。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与政策预期的结果“背道而驰”。钢铁行业在2005年短暂休整之后就追随商品大牛市迅速发展,各地区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不断上马新项目扩张产能,导致钢铁产能在近五年时间快速增长。 为什么在政策的不断打压下,我国钢铁产量还从1亿吨发展到6亿吨?国务院出台了这么多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为什么淘汰落后产能之路困难?为什么不断淘汰小钢厂产能却不断增加? “只要有市场,企业就会开工,不符合规划就改造,淘汰标准是200立方米时,就改成300立方米的;标准变成300立方米的,就改建成400立方米的;标准再提高,就再改建。而这事实上反而成了一个不断推动产能扩大的过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冶金业商会耿炳玺工程师告诉记者。 越淘汰越扩张 中国钢铁产能其实一直是在和淘汰政策一起“成长”。中国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始自2005年。当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一份名为《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的文件,按照该文件,“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生产能力力争控制在4亿吨左右,拟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 但是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钢铁产能就迅速超过4亿吨规模。随后国家发改委调整了调控目标,将“十一五”期间的钢铁产能调整到5亿吨的规模。并同时出台文件称,2006年中国淘汰全部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2007年淘汰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20吨及以下的转炉。 2007年中国钢铁产能达到了4.89亿吨,比上年又增加了6625万吨。而原来定下的当年淘汰任务却远远没有完成,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是,“各地淘汰落后钢铁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暗中保护落后产能,由当地经贸委、发改委批准或企业自主建设,将原属淘汰范畴的300立方米以下的改扩建成3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将20吨以下改扩建成20吨以上的转炉项目。” 2008年钢铁行业的实际的产能已经达到了6.6亿吨。在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庞大的产能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给行业带来了整体的冲击。需求的急剧萎缩和过剩的产能导致中国钢材市场库存积压严重,价格全面下跌。经济危机促使中国政府和行业部门再次加大对钢铁行业的淘汰力度。 2010年5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文件称,要综合运用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和重复建设,不铺新摊子。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各地方政府下达2010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要求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其中钢铁行业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 我国钢铁业淘汰标准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钢铁产能“高烧不退”。正如兰格钢铁网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力所说,“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组成的联盟进行的这场博弈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 淘汰落后不宜“一刀切”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对钢铁业所谓落后的产能有需求。市场是最好的淘汰手段,简单地靠政策手段,根本解决不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冶金业商会耿炳玺工程师说,“实际上,目前中国高端的板材品种的过剩程度已经超过了低端的长材。因此,钢铁落后产能的界定一定要清楚,产能落后与否主要看是否有市场,生产出的产品是否环保、节能等。跟钢铁企业的大小没有关系。就目前所谓的落后产能而言,确实存在市场需求,甚至有些小钢厂的效益还很好。在钢铁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大型钢铁企业高端产品的比例提高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启动了4万亿元的国家投资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市场产生了对建筑用钢的巨大需求,而对高端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少,造成市场需求‘错位’。而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钢材产品出现了空白,而小钢厂生产的大路货,眼下却成为市场最主要的需求。过去的几年里,遍地开花的中小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品种一直都是官方文件中定义为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路货。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不断加大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力度,中小钢厂的产能却能不断增加的原因所在。”
无锡钢管销售处电话: 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政策执行缺乏内在的动力。“淘汰钢铁落后产能这一准入条件能否彻底贯彻实施还需要看地方政府的态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生产资料市场专业委员会钱巍主任表示,“因为从钢厂本身来讲,他们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军,而且在就业等方面也为地方政府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因为钢铁等重工业领域是各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地方政府也需承担着GDP、就业等重大的压力。关闭产能落后的小钢厂就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地方就会出现不安定。另外,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不太好执行。本来是400立方米的高炉,企业如果声称是500立方米的,监管就比较难。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执行会更困难,因为那里小钢厂是主力军。企业也可能暂时假装关闭高炉,只为应付检查。发达地区执行要好很多,即使没有新政策出台,企业自己也会主动淘汰,因为环保不达标。”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国则称,如果以环保作为指标,淘汰300、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不一定绝对公平,“淘汰落后产能,我们坚决拥护,但以钢材讲,300立方米的高炉是不是一定生产水平差,能耗高,这是相对而言的”。 鞍山钢铁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则称,他赞成国家产业政策的内容。他说,300立方米的高炉主要问题是效率低、能耗高,而且基本上没有环保设施,所以以容积为标准是解决环保的指标问题,但并不是都要求去改建成大产能,那样产能会越来越大。“产业政策制定是对的,出台时机也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关键的问题可能不是合不合理,而是能不能按照产业政策去做。”张晓刚说。 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过剩产能的问题,就必须想办法把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平稳过渡。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对于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不是一定要立即执行、达到某种程度,而是应该给企业技术进步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没有必要一刀切,钢厂有能力新建项目,自然会淘汰300、400立方米的高炉。且300、400立方米的高炉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高炉利用系数很高,练得快,但能耗高。” “两条腿走路” 对于如何解决钢铁过剩产能的困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生产资料市场专业委员会钱巍主任表示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立足国内,扩大内需,政府加强正确引导,加速钢铁业的兼并重组,把真正落后的那部分产能转变成先进的产能,引导中小钢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开拓国际市场,减轻国内市场压力。在如何解决钢铁过剩产能这个问题上,钱巍主任谈了四点认识: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硬性措施加大对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情况的检查力度;一方面要对落后产能企业实行严格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使其在经济上无利可图,迫使其主动退出。另外,对于落后产能要制定综合标准,不单一的采用高炉规模这一个标准,要综合考虑环保、节能、技术进步等因素。 第二,政府要将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优化布局和加强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治理优势,打“组合拳”同步推进。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滞后,使得许多钢铁企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导致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主体过多引发过度竞争及盲目扩张。从这些年发展的趋势看,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不是提高了,而是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少企业想通过自我扩张达到千万吨级、两千万吨级,有些地方出现了小钢厂要变中型钢厂,中型钢厂想变大钢厂,大钢厂要变特大型的自我扩张、盲目发展的现象。由于分散发展,自我扩张,不仅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而且造成产能失控,成为目前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加快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由于一段时期内市场紧俏加之产业政策的鼓励,我国高附加值的钢铁品种如不锈钢、宽厚板、热轧和冷轧薄板等产品的产能扩张很快,造成高端产能过剩,低端产能相对不足。这种结构性矛盾,是造成过剩的又一主要原因。为此,国家的钢铁产业政策应与时俱进,顺应需求变化,引导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要消除优化产品结构的误区。国家在项目立项和审批新建项目的时候,要结合市场供需基本面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附加值和优化产品结构。过度追求高附加值而淘汰低附加值产品,不仅会造成高附加值产品不能体现其高附加价值,而且市场供需不合理将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要使新建长材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目前由于长材产品市场供应紧张,在短期内产品的利润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第四,通过提高准入门槛,严格环保节能标准审批,行政管理审批新建项目用地,贷款发放等形式,堵住重复建设,低端产能形成的入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 另外,未来出口仍是消化钢铁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府要加强引导高端产品的开发,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拓宽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渠道。以企业为例,要立足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强化产品结构的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努力保持自己在国际市场的适当份额,并将此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和方针。从国家层面来看,要立足于确保我国钢铁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基本稳定,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地研究并尽快落实和改善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外部环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关税政策,建立起钢铁产品“走出去”的风险规避机制等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