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放眼世界,整合出优势,整合出效益。邓崎琳坦城地说,武钢实施联合重组,是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资本运作和企业间合作,全面提升武钢综合素质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把武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如需结构管、流体管、高压锅炉管、化肥专用管、合金管、异型管、精密冷拔管、大口径厚壁管、机械加工用管请致电: 祝大家身体健康
据邓崎琳介绍,武钢实施联合重组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鉴于国际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武钢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行的。
国际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要求加快联合重组步伐。早在2000年初,全球钢铁业拉开第五次大整合序幕。美国、日本和欧洲则借助收购,确立了全球钢铁强势地位。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米塔尔、新日铁、浦项,也都是在不断整合中寻求竞争优势。相比国际钢铁业的优势整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不仅没有竞争优势,且基本连话语权都没有。
2005年,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中国前十位钢厂的钢产量占总量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15年后达到70%以上。而实际情况还有不小的差距。
压力和优势决定武钢必须实施联合重组。武钢的建设,是国家为改变钢铁工业布局在华中地区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当时武钢在运输上有长江水路之便,在资源上有大冶铁矿的铁矿石供应。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优势已不复存在或正在逐步消失。而从武钢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和发展空间来看,已经受到多种因素的严重制约。武钢地处中原腹地,矿石资源缺乏,85%的铁矿石依赖进口,每年仅进口矿石的内河运输成本就比沿海企业高出数十亿元。随着武汉市的发展,武钢已处于城市副中心,环保压力增大。
与此同时,武钢经过50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一是自建成投产以来,通过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主要技术装备已基本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技术上,武钢已具备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开发了大量新产品和独有技术,在代表当今钢铁工业生产最高水平的硅钢生产技术上,成为我国冷轧硅钢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二是在人才上,武钢拥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达63.7%。
正如权威人士所作出的评价:这些优势在武钢集团内部输出,形成更大的优势。武钢实施中西南战略,开展联合重组,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动作快,见效快。
武钢中西南战略的实施,破解了发展难题,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武钢通过实现与鄂钢、柳钢、昆钢股份的重组,钢产能猛增到4000万吨,2010年的铁、钢、材产量分别比5年前增长290%、293%和316%,发展速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倍。
同时实现了武钢由内陆向沿海转移,对于武钢做大做优以及我国钢铁工业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优势互补,联合重组效应放大。据邓崎琳介绍,通过对武钢集团内部企业实行“发展规划协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协同、市场营销协同、资源开发协同”的制度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集团内企业共同发展。
与武钢第一个联合重组的是鄂钢。武钢在派出了优秀的生产、销售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同时,也将其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企业经营策略移植到鄂钢的经营管理中,取得了可喜成果。鄂钢在重组前的2004年,利润为2000万元,濒临亏损,重组后的第一年就实现利润1.03亿元。重组5年来,鄂钢职工人均年收入翻番,由2004年的1.38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3万元,企业改革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对于联合重组后的柳钢,武钢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将其建成为精品长材生产基地。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则将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港口条件及便利的海运条件,采用全新现代化管理机制,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其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国际一流水平,它将是武钢未来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沿海生产基地。
结盟昆钢后,武钢相继派出了一大批专家到昆钢,送技术、送观念。在武钢工艺优化、品种调整工作组的协助和指导下,昆钢的品种钢年产量比2006年增加近40万吨,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也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新昆钢将充分利用云南本地的铁矿、煤炭等资源优势,重点实施淘汰落后与产品升级相结合的技术改造工程。
邓崎琳表示,“十二五” 是武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推进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既要坚持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要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又要创新,牢牢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努力开创武钢“十二五” 科学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