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钢铁兼并重组 地方割据还是强强联合? |
钢铁兼并重组 地方割据还是强强联合?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www.jswfgxs.com 发布时间:2009/9/24 阅读:612次 【字体:大 中 小】 |
记者推荐:无锡无缝管销售处电话:
受金融危机影响,钢铁行业2008年结束两位数增速扩张,自08年下半年钢材价格冲高回落后,钢价基本在中低价位波动震荡,受此影响钢厂盈利大幅下滑。据上市公司钢铁行业半年报显示,2009年上半年国内47家上市公司中,盈利22家,亏损25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81.22亿元,同比下降21.75%。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
在国内钢铁行业低迷,产能过剩、企业数量众多的情况下,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成为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数次提到兼并重组,而工信部也表示在年内出台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意见。
市场推进的兼并重组有多少?
钢铁行业低迷局面,被业内认为是大范围开展兼并重组的良好时机。在此背景下,尤其受控制产能,鼓励兼并重组等政策支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在全国已成加快之势,其中区域型兼并重组,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去年以来的兼并重组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在国务院出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山东、山西、河北等多个省份出台了本省份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这些地方规划都强调要推进本地区内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而这种带有地方行政色彩推动的重组,一方面推动重组的进展,但同时又在阻碍着宝钢、武钢等大钢铁企业顺利收购跨省市钢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如果说宝钢收购宁波钢铁、首钢入主长治钢铁是从企业自身发展及市场定位等角度布局谋略,那么通钢事件、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案例则分别说明了民营企业在重组国有企业时存在的制度障碍及地方政府行政意志强加市场的扭曲行为,不管是否出于本意,眼下推进的兼并重组正在使得钢铁行业“国进民退”,国内钢铁行业是否有必要保持绝对国有控股,是否有必要牺牲市场的多样性来提升行业集中度,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径来提升行业竞争力等问题值得探讨。
“强强联合”还是“弱肉强食”?
从历史上看,公司并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共发生过五次比较大的企业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横向并购为主;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20年代,以纵向并购为主;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50-60年代,以混合并购为主;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美元危机和石油危机之后的20世纪70-80年代,以杠杆并购为特征;第五次并购浪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至今,以大型跨国并购为主。
从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每一次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基本上都出现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增长时期。而国内钢铁行业尽管在去年经历了价格大幅下滑,限产减产的严重亏损期,但受益于国内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实施,上半年国内钢铁行业生存环境明显改善,产量同比上升,盈利情况也有所好转。加上中央及地方政策支持,09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方兴未艾。
从全球来看,当代跨国并购带有强强联合的特征。2006年米塔尔和安塞乐这两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特大型钢铁公司合并,成就了当今钢铁行业的巨无霸。而反观国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基本沿袭“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的思路,国内规模较大的钢企合并当属鞍本集团的整合,但两家企业仍然处于整而不合的状态。2008年按粗钢产量排名,世界前十大钢厂中,宝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鞍本钢铁集团、沙钢集团5家钢企榜上有名,国内钢企占据半壁江山。我们在感慨安塞乐米塔尔合并的超大手笔之余,几乎不曾考虑国内是否需要这么多超大型的钢铁企业,这些大型钢企相互之间有没有整合的必要。思路的局限性,加上外资进入国内钢铁行业仍然受限,外来的市场竞争压力微乎其微,从而使得国内这些大型钢企各自为政,只求稳定国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钢铁行业全球化、国际化收益颇少。
应避免各地钢铁行业在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把兼并重组推向一个“误区”,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本身不是目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业竞争力才是兼并重组的根本目的。我国兼并重组存在诸多问题,将是一个摸索探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有所启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