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几成定局 |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几成定局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www.jswfgxs.com 发布时间:2009/9/26 阅读:611次 【字体:大 中 小】 |
记者推荐:无锡无缝管销售处电话:
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对于这一疑问,二季度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已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趋于乐观。从本周开始,政府有关部门将陆续发布6月份以及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从一些已公布的先行指标来看,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局面已经确立,今年GDP完成“保八”的任务已无悬念,中国经济将从全球金融危机的复苏赛跑中率先胜出。 实现“保八”目标无忧
最新数据表明,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全国发电量终于迎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发电量转负为正,同比增幅达到3.59%。而此前公布的6月份PMI指数仍然在50关口以上运行,也预示着我国经济运行继续处于景气上升状态。另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今年以来反弹势头喜人,也预示着广大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良好。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很多海外研究机构发现,他们在去年所进行的关于中国经济2009年增长的预测出现了很大偏差,不得不在年中大幅上调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如世界银行在最新的《中国经济季报》将中国今年GDP增速预期上调至7.2%,比今年3月份预测的6.5%提升了0.7个百分点,并预计明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这些机构之所以预测错误,首先是高估了外贸回落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而实际上中国当前特定的外贸结构有助于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其次,这些海外研究机构普遍忽视了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还较低,区域发展也很不平衡,因而无论是推进城市化,还是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很大的空间,而这会成为应对危机很重要的推动力;另外,在危机逐步稳定下来后,中国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以及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在促进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而且这种转移正从纺织品等产业转移到汽车等新的产业中。
基于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的逐渐好转,我国经济今年“前低后高”的走势判断已逐步被更多的专家学者所接受。他们认为,今年第三、四季度国内经济将进一步反弹,全年实现“保八”任务已无忧,中国将在这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比拼中率先走出低迷,实现复苏。
一揽子刺激措施“志在高远”
虽然经济已企稳上升,但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却也是业内共识。从已公布的前5个月相关数据来看,在投资和信贷规模增长较快的同时,出口、财政收入等依然未能止住下滑势头。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中国经济的回升仍面临三个阻力:一是外部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出口还在下降;二是消费增长并没有设想的那么快,民生问题改善缓慢;三是经济转型相对比较缓慢。
从此次金融危机受影响最大的外贸出口来看,由于美国迫于世界舆论压力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危机之后不大可能再继续依靠无限制的经济透支来支撑过度消费,我国连续几年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意味着要想得到长期稳定发展,中国必须加快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我国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来看,决策层已非常关切调整经济结构这个问题,强调“立足当前,志在高远”。具体而言,政策短期“下猛药”,如迅速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经济快速回升;而长期则重在“调结构”,重点放在刺激消费和调结构上,如首先通过减税、财政补助等方式挖掘消费潜力;其次,加快医疗卫生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步伐,将更多财政资金将投入到“保民生”,从而为刺激消费提供坚实基础和长久动力。此外,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了备受关注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规划主要内容。而且,事实表明,这方面的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以住房、汽车、家电等为代表的居民消费加速启动,已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柱。
经济长期增长仍值得期待
如果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快速启动的积极有效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为经济迅速扭转下滑趋势创造了条件,那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带来的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则是此次能够摆脱金融危机困境的基础。
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化仍然具有广阔空间。同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城镇人口1.7亿,但现在已经达到了5.7亿,每年增加近2千万的城镇人口。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刺激了消费,使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地”,从而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是44.9%,而发达国家是90%,即使是全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49%。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城市化的推进不仅能够刺激消费和投资,同时也将部分打消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担忧。有专家指出,现在一些主要工业品产量看似过剩,但从中国城市化的长周期来看,则属于相对过剩。
可以预期,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投资和消费的日渐活跃,我国经济将释放出更大的增长空间。正如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近日在一次会议中所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稳定,全球金融危机不会突然中断中国经济的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