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山西省遏制外部成本增加的努力也从没中断过 |
山西省遏制外部成本增加的努力也从没中断过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www.jswfgxs.com 发布时间:2009/11/18 阅读:931次 【字体:大 中 小】 |
眼下,新一轮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正在全国拉开大幕。煤炭大省山西提前布局,于今年初提出煤矿大整合,整合后单矿的年生产能力要达90万吨,远高于30万吨的全国标准。按照该省计划,明年底,全省煤炭企业主体数量将由2000多个下降至100个左右,进入真正的“大矿时代”。在向这一目标迈进的途中,各种利益诉求交织纠缠。本文如实反映了山西整合煤资源的现状,从中可见当前国内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编者 有人曾言:煤炭,主导了山西利益分配格局。全省119个县(市、区)有91个产煤,煤炭及相关四大产业占工业总值80%以上。半年来,山西启动该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源整合,这对煤炭的利益“江湖”,无疑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原有利益分配格局被彻底打破。通过重组整合,山西煤炭业的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矿井数由2598处压到1053处,办矿企业由2000多家减到100多家,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淘汰关闭。 最大限度减低煤炭开发外部成本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煤炭产能下降,重击了山西各地政府的“钱袋子”。然而今年4月出台的山西省煤矿整合重组规划,将“钱袋子”进一步收紧。有人估计,整合期间超八成的小煤矿处于停产状态,涉及产能近2亿吨。政府之“利”如此受挫,山西省何以出重手再自断其腕? 从近年来山西的经济发展脉络看,表面上,煤炭开发只需要煤炭生产企业的运转成本,实际上企业核算之外的外部成本惊人,山西省遏制外部成本增加的努力也从没中断过。 保守估计,多年来,山西省仅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接近5000亿元。粗放的煤炭开发,“造就”大量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仅相当先进水平的1/4。 “血色GDP”,一度是山西人的心结。一年数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动辄几十人、上百人的无辜生命转瞬逝去,严重干扰了煤炭正常生产,且一次次敲碎了不少家庭的幸福之梦。 数据显示,整合前,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在山西占70%以上;全省2600多座煤矿,实现机械化综采的只占11%,四成煤矿还是延续很原始的炮采方式。“所有代价最后都要老百姓受罪、政府埋单。”山西一位官员忧虑地说。这次煤炭资源重组整合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最大限度减低煤炭开发的资源和环境成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