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日举行的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上,首钢董事长朱继民透露,至2010年底,首钢钢产量已达3154万吨,销售收入2200亿元,资产总额增加到3090亿元,其中板带比达到59.5%,管线钢、汽车用钢、船板实现“三个百万吨”目标。
在钢铁产能过剩、部分钢企被迫压产之际,首钢的汽车板、家电板等高端板材却呈现良好的产销态势,自2005年来启动的搬迁调整,为首钢带来了新的活力。
无锡钢管有限公司现主导产品:结构管、流体管、高压锅炉管、化肥专用管、合金管、异型管、精密冷拔管、大口径厚壁管、机械加工用管。常备资源材质为: 10#、20#、35#、45#、16Mn、27SiMn、CrMo910、15CrMo、35CrMo、12Cr1Movg
高端板材从无到有
首钢成立于1919年,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已成为一个产业结构完整、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钢铁工业社区。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之首,但受首都地域和环境容量限制,此后首钢一直原地踏步,眼睁睁看着其他企业赶超自己。
2005年2月,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在顺义建设冷轧薄板生产线,至2010年底完成搬迁。
“搬迁调整前,首钢一无高端板材生产线,二无高端板材技术。”首钢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启建说,“首钢搬迁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在搬迁中实现产品结构调整转型,2005年起,首钢开始积极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高端板材产品。”
为提高技术能力,首钢突破常规引进重点科研人才。2005年4月,28岁的冶金专业博士朱国森加盟首钢技术研究院,随后朱国森团队成功研发出低碳带钢,现在已广泛应用于首钢汽车板和家电板的生产。2004年前,首钢技术研究院总共不到30位博士,迄今已有150多位博士。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等高端板材在他们手上陆续研发出来,为首钢成为高端板材“新锐”奠定技术基础。截至2010年底,首钢集团科技人员已达7700余名,首钢技术研究院名列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第四名,与海尔、宝钢等企业技术中心同列第一阵营。
研发成功后,首钢率先启动迁安的迁钢项目,上马的第一条生产线,就是2160mm板材生产线。此后,秦皇岛的首秦公司、曹妃甸的京唐钢铁公司、顺义冷轧相继启动。每个新企业,肩负一个新使命——生产宽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高端板材。
精品钢铁基地达产创造多项第一
“至2010年底,首钢京唐钢铁厂已达到年产钢970万吨的生产能力。”朱继民说,“这个我国目前最大的钢铁工业精品生产基地,代表了21世纪钢铁企业的水平。它们是由首钢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后自主创新建设的,采用的220项先进技术中,三分之二是自主创新或集成创新。1、2号高炉容积同为5500立方米,为国内第一,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采用了68项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先进技术,具有生产更稳定、更环保、更节能的特点,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在大型高炉上具有推广价值。”
朱继民说,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年产钢970万吨,1号高炉于2009年5月21日开炉投产,2号高炉于2010年6月26日开炉投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高炉利用系数、喷煤比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首钢京唐厂5500立方米高炉是目前国内容积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大型高炉,平均日产量12000吨,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炉,成为世界第一个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炼钢厂。产品定位于高档次精品板材,主要是满足汽车、造船、桥梁、管线、锅炉、家电、建筑结构等行业需要的热轧、冷轧、热镀锌、电镀锌、彩涂等产品,质量等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实现向众多知名汽车和家电企业的批量供货,板带比达到59.5%。
与此同时,迁钢、首秦、顺义冷轧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首钢搬迁调整的新布局、新优势基本形成,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实现向高档板材和精品长材转型的历史性转变。
新首钢引领钢铁产业升级
为了落实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前首钢已完成与水钢、长钢、贵钢、伊犁等钢铁公司的联合重组,形成了布局全国的大钢铁基地,产能从搬迁前的800万吨扩充到3100万吨,产品结构得到了彻底改变,将带动我国整个钢铁产品结构升级。
“首钢搬迁调整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区域布局和钢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告诉记者,“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尽合理,3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建在城市,京唐钢铁厂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临海钢铁厂,生产所需的矿石、煤炭、原材料,出去的钢材成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海路运输,有成本和效益优势。”
创世纪地把一个千万吨级的钢厂从首都搬到数百里之外的海滨,首钢的搬迁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还为大城市重工业的搬迁,以及中国钢铁工业合理化布局积累了经验。曾参与制定《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从历史上的产业布局来看,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都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水资源紧张的地区,造成的后果是运输量大,成本高,污染严重,资源浪费。“首钢的搬迁正是符合了产业调整的方向。”李新创说。
目前,在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都在建设临海钢厂,首钢的示范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