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国焦化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无锡钢管有限公司现货销售无缝钢管|合金管|高压锅炉管|低中压锅炉管|结构管|流体管|化肥设备专用管|16Mn无缝管|管线管|石油套管|液压支柱管|螺旋管|不锈钢管|10#,20#、35#、45#、20G、27SiMn、35Cr、40Cr、12Cr1MoVG、15CrMoG等
2005年以来,全国焦化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极大地促进了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全国已有5批、257家焦化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准入公告。这些公告企业产能达3.6亿多吨,约占全国焦炭总产能的63%以上,其中,传统机焦炉获公告企业产能比重已接近70%。
截至2010年底,我国炭化室高≥5.5米捣固和≥6米顶装大焦炉产能已达到1.4亿吨以上,占常规焦炉总产能比重达31.5%;煤焦油加工、粗苯加氢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分别达到1461万吨、359万吨和717万吨。与此同时,4.3米以下常规小机焦炉生产能力仅约2100万吨,占全部总产能的比重由2005年的23.48%下降至4.44%。至此,我国焦化产业焦炉基本实现了从长期以来的以4.3米左右的中小型焦炉为主加快改变为以≥5.5米捣固焦炉和≥6米顶装焦炉的大中型焦炉为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焦化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己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有一批大中型焦化工艺技术装备打入国际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焦化行业创造了极大的市场机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8.49万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39.8万亿元,年均递增11.2%。钢铁、铁合金、电石、机械制造等焦炭消费大户也分别年均递增12.16%、10.3%、10.3%、33.93%,极大地拉动了焦炭的市场需求。我国焦炭产量从2005年的2.54亿吨发展到2010年的3.89亿吨,年均递增8.81%;生产煤焦油已超过1000万吨/年,粗(轻)苯约300万吨/年,外供焦炉煤气数百亿立方米。
2010年,重点统计焦化企业煤气放散率大幅度下降至2%以下;焦化工序能耗从2005年的142公斤/吨标准煤下降至106公斤/吨标准煤,下降25.54%。焦炭质量提高,冶金焦平均转鼓指数M40达到84.58%;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06%,吨焦耗新水降至1.8吨/吨,一批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炭生产平均干熄焦率达到85%以上;一批钢铁厂或焦化厂用电自给率不断提高,有的钢铁公司炼焦等余热余能发电使用电自给率已达到90%以上,充分显示了钢铁-焦化行业循环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巨大潜力。
随着大批落后产能的淘汰、大批大中型现代化焦炉和化产品精深加工装备、余热余能发电的建设,大批焦炉装煤、推焦除尘、污水处理装置的改造新建,焦化企业生产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努力实现了烟气、废水循环、综合梯级利用,实现了烟气SO2和污水COD在线监测和达标排放或零排放,焦炉煤气“点天灯”现象基本消除,焦化行业高能耗、高污染形象得到极大改观。太钢焦化厂拆除淘汰3座4.3米焦炉,建设了7.63米×2特大型焦炉,配套建设了煤贮罐、煤调湿、配型煤、全封闭干熄焦、煤气净化、脱硫制酸、污水处理等无尘无声无味的清洁环保型焦化厂。
“十一五”期间,我国捣固焦炉建设从小到大,从最初的炭化室高3.2米、3.8米,逐步发展到4.3米、5.5米、6米和现在世界上最大的6.25米。同时,一批4.3米顶装焦炉改造成为捣固焦炉。截至2010年底,我国捣固炼焦炉产能已突破1亿吨,捣固炼焦技术和装煤推焦除尘装备水平不断完善提高,捣固焦炉装备制造基本实现全部国产化,优质的捣固焦炭已开始用于3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节约了大量优质炼焦煤,提升了弱黏煤、无烟煤等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一批热回收焦炉充分发挥清洁生产、捣固炼焦技术生产优质铸造焦和余热回收发电的优势,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焦化行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国焦化行业充分把握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基本建成了独具中国特色、门类最齐全的焦化工业体系,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焦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增强了行业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但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焦化行业虽已经成为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较大行业,在一些省市被视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积累了以下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二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焦化产品精细深度加工技术开发力度亟待加大;三是焦炉煤气价值被严重低估利用,焦油粗(轻)苯等深加工产品开发趋同化;四是焦化废水处理回收利用多局限于循环熄焦的单一方式;五是焦化生产过程高排放多污染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境排放约束;六是产能过剩,被煤炭、钢铁行业挤压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等。
“十二五”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快创新转型上台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要求:“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预期,今后的五年,仍将是我国焦化行业发展大有作为的五年。
1.焦炭需求仍将保持适度增长,焦化产品市场需求仍将强劲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及钢铁工业等用焦行业“十二五”发展等趋势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粗钢需求量将达到7.2亿吨~7.5亿吨,年均增长3%~4%;炼焦协会预期全国焦炭消费量将达到4.2亿吨~4.5亿吨(包括半焦和铸造焦需求),年均增长约2%~3%。同时,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更新改造,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煤焦化工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均将为我国焦化行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
2.新旧矛盾和问题制约焦化行业发展,创新应对调结构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少,受全球性通货膨胀和需求结构变化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降低,我国焦化行业仍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新旧矛盾和问题的严峻挑战。
从市场需求看,增幅减缓压力加大。焦化产品出口将继续受限,国际市场可望不可及,焦炭生产必须立足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民经济增速的可能降低,钢铁市场需求减缓,焦化产品产量增速回落或下降的趋向不容忽视。
从企业发展看,规模扩张产能过剩压力不减。相当多的独立焦化企业仍继续在煤炭-钢铁的夹缝中生存。一些钢铁企业焦化厂也远没有充分显示出自身价值或者是“清洁能源转换中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截至2010年底,我国焦炭产能已超过5亿吨,考虑以后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新增产能的基本平衡,如果按照90%的开工率,我国现有焦炭产能规模已可以满足8亿吨以上钢铁产量的需求。
从技术进步看,节能减排压力增强。一些焦化企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不高,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仍然偏低,企业发展仍然受制于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巨大压力;以先进创新的技术打造独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产业链建设更远未到位。“焦”的功力不强,“化”的潜力更彰显不足,相当多的焦化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和生存发展空间。
从生产经营看,能(资)源、环境约束增加。焦化生产和环保成本进一步加大,焦化行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尤其是众多“两头不靠”的独立焦化企业,前头不能掌控焦煤资源,后面不能左右焦炭市场,中间难以调控生产成本,长期处于亏损边缘艰难经营。节能减排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得一批中小型焦化厂环保治理亟待加强,尤其众多的半焦(兰炭)生产企业的环保技术设施亟待完善提高。
3.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实现“四个转变”,抓住重要的发展机遇,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清洁生产水平的能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一是加快由单纯追求焦炭产量规模扩张,向既做强炼焦主业又向焦化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一业为主、精细化产及相关多元产业发展的转变;二是加快由单纯依靠资源优势轻视产业链建设,向适应焦化产业市场特点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优势,加快贴近市场的产业链建设的兼并(联合)重组的转变;三是加快由既重视传统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又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逐步向更多的原始发明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转变;四是加快由单一产品导向、靠资源大规模投入的粗放经营,向价值导向、高效率、注重多元品种质量效益提高和产品技术服务、科学管理、人才成长的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4.坚持贯彻《准入条件》,努力实现六个目标
一是继续推进《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贯彻落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继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发创新技术力度,努力促进我国焦化行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焦化工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新突破。
三是加大用户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煤焦油、粗(轻)苯、焦炉煤气延伸产品价值的升值,努力增强焦化产品的盈利能力。
四是积极推进循环低碳高新技术煤焦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焦化行业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五是强化企业管理升级,促进焦化企业能(资)源管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建设一批管理素质高、技术先进、产品创新质量优良、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大型焦化企业集团。
六是加快推进焦化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努力实现能源资源的网络化管理。
|